“新余学院保安打死流浪狗”事件的舆情复盘

事件概述:10月16日,江西新余学院因保安在食堂内打死一只流浪狗,引发网络热议。校方于当日迅速发布通报,宣布“对涉事保安作出开除处理”,并表示歉意。然而,这份看似“果断”的处置,不仅未能平息舆论,反而引爆了一场更为激烈的、关于“程序正义与生命价值”的“内外舆论场倒挂”的复杂舆情危机。

核心复盘结论:此次事件,是典型的因“危机定性偏差”“单一归因谬误”,而导致官方回应“完美地”站到了社会主流舆论对立面的“反向公关”案例。校方试图通过“牺牲”一个保安,来快速平息“爱宠人士”的怒火,却严重低估了更广泛的社会公众,对于“校园安全”和“程序正义”的关切权重,最终陷入了“两头不讨好”的被动局面。

一、 舆情演变的“内外倒挂”特征分析

此次舆情最显著的特征,是校内与校外两个舆论场,在观点、立场和情感上,形成了鲜明的“倒挂”与对立。

(一)校内舆论场(“小”舆论场):以“情感共情”为主导

舆论主体:主要是本校学生,特别是长期与该流浪狗有接触、有情感联结的学生群体。

核心观点:“流浪狗可怜,保安做法过于残忍”。

心理动因:

  • 情感投射与“可辨识受害者效应”:对于学生而言,这只流浪狗是一个具体的、熟悉的、甚至被赋予了名字的“可辨识个体”。它的死亡,直接触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情感创伤。
  • 对暴力行为的本能反感:在相对文明、安全的校园环境中,公开、血腥地打死一只动物,其行为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,容易引发学生,特别是女生的不适与反感。

(二)校外舆论场(“大”舆论场):以“规则理性”为主导

舆论主体:海量的、与事件无直接关联的社会公众。

核心观点:“保安尽职尽责,校方开除处理是‘和稀泥’”。

心理动因:

  • 对“校园安全”的绝对化关切:对于校外公众(特别是广大家长)而言,他们的第一反应是:“流浪狗出现在食堂,万一咬伤学生怎么办?”。在此逻辑下,保安的行为,被解读为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的“必要之举”
  • 对“程序正义”的朴素追求:公众普遍认为,保安是在接到求助、履行其岗位职责。即使其“处置不当”,也应是在内部进行批评教育或规范培训,远未达到需要“开除”的严重程度。校方“不由分说”的开除决定,被视为一种为了平息舆论而牺牲底层员工的、不公正的“甩锅”行为。
  • 对“极端爱宠”思潮的逆反心理:近年来,部分极端“爱狗人士”的言行,已在社会上积累了相当程度的负面情绪。校方的决定,很容易被公众解读为“向极端爱宠势力低头”,从而触发了更广泛社会群体的逆反心理。

二、 校方应对的“失焦”与“失衡”研判

校方在本次事件中的应对,存在着明显的研判失误,主要体现在:

第一,在“危机定性”上出现偏差。

校方显然将此次事件,错误地定性为一场单纯的“虐待动物”舆情。因此,他们采取了最直接的、旨在安抚“爱宠人士”的策略——严惩当事人。他们完全没有预判到,在更广阔的社会舆论场中,事件的核心议题,将迅速从“动物生命权”,转向“校园安全”和“劳动者权益”

第二,在“归因”上犯了“简单化”错误。

官方通报将问题,完全归因于“保安人员处置不当”。这种单一的、指向基层的归因,回避了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:学校是否有关于校园流浪动物的完善管理规定?是否有对保安人员进行过相关的、人性化的处置培训?是否有与本地动物救助机构建立联动机制?通过将责任全部推给一个保安,校方实际上是放弃了一次展现自身管理责任和进行制度反思的机会。

第三,在“处置”上追求“速度”而牺牲了“温度”与“法度”。

“立即开除”的决定,看似果断,实则草率。它既没有体现出对保安职责行为的客观评价(“法度”),也没有体现出对一个底层劳动者处境的理解与关怀(“温度”)。这种冰冷的、急于“切割”的姿态,最终引爆了校外舆论场更强烈的负面反弹。

三、 复盘与启示

首先,舆情研判必须具备“多视角”和“圈层”意识。在面对一个争议性事件时,绝不能只看到“声音最大”的那个群体的诉求。必须冷静地、系统性地分析,事件还存在哪些其他的利益相关方?还可能触及哪些更具普遍性的社会价值观?要善于区分“小圈子”的极端情绪和“大社会”的普遍理性。

其次,舆-情处置要坚持“程序正义”与“比例原则”。任何处置决定,都必须经得起事实、法规和情理的推敲。对于“处置不当”的行为,应依据其情节的严重程度,进行合乎比例的、有理有据的惩戒。为了平息舆情而做出的、超出常规的“顶格”处理,往往会因为其不公正性,而引发新的、更难处理的舆情危机。

最后,要善于将“危机”转化为“建设”的契机。一次成功的舆情工作,不仅在于平息眼前的风波,更在于能否借此机会,推动问题的根本性解决。在此次事件中,校方如果能在处理个案的同时,向社会公布其下一步将如何“建立健全校园流浪动物管理长效机制”,那么,就能将一场被动的危机,转化为一次展现责任担当、完善内部治理的正面实践。

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微信,咨询更多舆情系统、舆情服务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