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空间治理

网络空间治理,是指国家和政府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,保护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,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,而对网络空间进行的系统性、规范化、多层次的引导、管理、规范和保障活动。它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、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任务,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工作,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,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,为做好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工作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一、 网络空间治理的核心原则

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,始终坚持一系列相互贯通、有机统一的原则,确保治理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。

  • 坚持党管互联网:这是做好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政治保证。必须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,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。
  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:把“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”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,积极回应网民关切,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,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  • 坚持依法治网: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,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。要完善网络立法,强化网络执法,保障网络司法,做到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。
  •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: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,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。要筑牢网络安全屏障,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,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、电信网络诈骗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。
  • 坚持多方参与、协同共治:构建党委领导、政府管理、企业履责、社会监督、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,经济、法律、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,形成强大治理合力。
  • 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:处理好网络空间治理的国内与国际关系,尊重网络主权,维护和平安全,促进开放合作,构建良好秩序,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。

二、 网络空间治理的主要内容与工作布局

网络空间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涵盖了内容、技术、安全、产业等多个层面,形成了“管、建、用”相结合的立体化工作布局。

(一)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

这是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。深入开展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,集中整治网络暴力、网络谣言、网络水军、算法滥用、“饭圈”乱象、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等突出问题,坚决清理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,持续净化网络生态。

(二)筑牢网络安全屏障

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,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。重点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,建立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。同时,要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,依法严厉打击窃取、泄露、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。

(三)规范网络平台与算法运行

要压紧压实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督促其建立健全社区规则、内容审核、用户管理等制度。要加强对算法推荐、深度合成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和引导,防止其被用于传播不良信息、制造“信息茧房”、实施歧视或偏见。

(四)推动信息化高质量发展

治理与发展相辅相成。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缩小数字鸿沟,让信息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
三、 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效能

做好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工作,必须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效能。

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,加快制定和修订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,为依法治网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
二要提升技术治网能力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,赋能网络内容审核、风险识别、溯源取证等工作,做到“魔高一尺、道高一丈”。

三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,深入实施网络公益、网络诚信等工程,广泛开展争做“中国好网民”等活动,提升广大网民的媒介素养和法治意识,引导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,共同营造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。

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微信,咨询更多舆情系统、舆情服务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