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浏览

舆情脉络

2025-10-13
舆情脉络,指对一个舆情事件从“孕育”到“爆发”,从“演变”到“衰退”的全过程、全链条的动态梳理与结构化呈现。它不仅是对事件发展“时间线”的简单罗列,更是对驱动舆情演变的关键节点、核心议题、观点交锋和力量博弈的深度剖析。

舆情发酵

2025-10-11
舆情发酵,是舆情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阶段。它指的是一个初始的负面舆情事件,在多种内外因素的催化下,其信息量、传播范围、情感烈度和社会关注度在短时间内呈指数级增长,并常常伴随着议题的转移和性质的升级,最终演变为一场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舆情危机。

非“和稀泥”式执法判罚受好评的舆情分析

2025-09-19
“自行车横穿被撞负全责”判罚获舆论点赞,是一次“纠偏式”正向舆情。其核心在于,公正执法打破了公众对“谁弱谁有理”和“和稀泥”式判罚的长期不满。舆论的赞誉,本质上是对“规则至上”法治精神的集体呼唤。此事件启示我们,公正执法本身就是最好的正面宣传,能有效重塑公众规则意识,提升执法公信力。

抖音推荐算法详解及其舆论影响

2025-09-15
抖音推荐算法的核心是“预测性价值加权”模型,即视频推荐优先级 ≈ 预测用户行为概率 × 行为价值权重。它不仅预测点赞、完播率等用户行为,更通过赋予“用户价值、作者价值、平台价值”等权重,对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和宏观调控。 这一机制在加剧内容“情绪化”的同时,也为正向引导提供了强大工具。舆情工作必须从分析“内容”转向分析“算法逻辑”,并掌握其“语法”,才能有效引导舆-论,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平台舆论的“

警惕群体极化后的一些舆情现象

2025-09-02
群体极化后的这些舆情现象,是网络空间中破坏性极强的“舆论病毒”。舆情工作者必须对其保持高度警惕,在舆情工作中,要坚持事实的权威性、倡导法治的严肃性、维护理性的稀缺性,通过权威信息的持续供给和对多元声音的保护,努力消解极化群体的生存土壤,防止其将整个舆论场拖入非理性的旋涡。

“主理人”概念的兴起、异化及其对公共传播的启示

2025-08-24
本文旨在分析“主理人”概念的兴起背景与核心内涵,探讨其在传播学与舆论学层面的理论逻辑,并着重研判其在泛滥化使用中所出现的“人设化”、“泡沫化”等负面异化倾向。

常见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及其对应的舆情特点

2025-08-17
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,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因其产品设计、用户构成和社区文化的不同,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播特点。深刻理解这些差异,并把握其对应的舆情特征,是进行精准舆情监测、研判工作的基本功。

舆情回应与“知识的诅咒”效应

2025-08-09
​“知识的诅咒”指的是,当一个人(通常是专家或内部人士)掌握了某种知识后,他便很难想象出不具备这种知识的人(即“小白”或外部公众)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。在舆情回应工作中可能会构建起了一道由“信息差”和“认知差”所导致的无形沟通壁垒。

次生舆情

2025-07-21
次生舆情是指在一个初始的舆情事件(即“原生舆情”)发生后,由于应对不当、信息延伸、议题转变或公众情绪激化等原因,从原生舆情中衍生出的新的、独立的舆情热点。这种新舆情的讨论焦点可能已经偏离了初始事件本身,但又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舆情传播路径

2025-07-03
舆情传播路径,是指某一舆情事件或议题从其最初的信源产生,经过一系列传播节点和传播渠道,逐步扩散至更广泛受众的过程与轨迹。通过分析舆情传播路径,可以直观地再现信息扩散的全貌,理解其内在的动力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