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浏览

重点舆情专报

2025-09-29
重点舆情专报,是舆情工作体系中一种高等级、专题性、决策导向型的信息产品。它不同于每日舆情晨报或常规舆情周报,其核心特征在于“聚焦”与“深度”。

地域舆情

2025-09-26
地域舆情是反映地方民意的核心。现代舆情工具通过“内容提及”、“地理标记”、“IP属地”和“本地信源”四种技术路径,对其进行精准识别。其议题高度聚焦于“身边事”,并易引发“跨区域对比”。研判的核心在于“下沉”与“服务”,将监测到的“微观痛点”转化为推动地方治理优化、服务民生的动力。

年度舆情报告撰写技巧:舆情事件的多维度分布分析

2025-09-25
撰写年度舆情报告,需对热点事件进行多维度分布分析。核心是从“事件分类”看宏观结构,从“舆论主体”看话语权,从“地域”看空间分布,从“时间与时长”看演变规律,从“情绪”洞察社会心态。通过数据化、可视化的交叉分析,将零散事件,转化为能够揭示年度舆论特征与未来趋势的战略性洞察。

假借“银龄行动”非法牟利的舆情风险研判与防范

2025-09-24
不法分子假借“银龄行动”等国家级公益项目,通过盗用“国家信誉”、嫁接“公益外壳”、利用“社群”模式,对老年人实施精准欺诈。舆情关键在于:相关部门需建立“国家项目品牌”的专项舆情监测机制,进行“打早打小”的前置预警;同时,要通过下沉社区、社群的“反向触达”,进行精准科普,并多部门联动,对黑灰产进行全链条打击。

不同UGC平台的舆论传播特点

2025-09-23
不同UGC平台舆论特点各异。微博是舆论引爆的“广场”,重在高速“破圈”;短视频是情绪共鸣的“放大器”,强于视觉冲击与“下沉”;小红书是消费决策的“前哨”,核心是“真实体验”;微信是熟人社交的“信任链”,存在“公域”与“私域”壁垒;B站则是青年亚文化的“聚集地”,善于“解构”与“二创”。舆情工作必须因“地”制宜,精准施策。

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的舆情角色

2025-08-23
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,或网络信息内容服务提供者,是指提供网络信息内容制作、复制、发布、传播等服务的各类互联网平台,如新闻网站、社交媒体、短视频平台等。在当前的舆论生态中,扮演着集“场地提供者”、“规则制定者”、“内容分发者”和“治理协作者”于一体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角色。

“垃圾人/垃圾车定律”对舆论的影响

2025-08-20
“垃圾人定律”揭示了网络舆论中大量非理性攻击的深层原因:部分网民并非针对事件本身,而是在借机倾倒其现实生活中累积的负面“情绪垃圾”。这一心理现象放大了网络戾气,是理解和研判网络暴力、无差别谩骂等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。

涉地震局舆情工作重点

2025-08-19
涉地震局舆情工作,是指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围绕地震监测预报、震灾预防、应急救援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等核心职能,所开展的舆情监测、风险研判、信息发布、科普宣传等一系列工作。

央企国企舆情工作与其他大型上市公司舆情工作的区别

2025-08-17
中央企业、地方国有企业(以下简称“央企国企”)与非公有制大型上市公司,虽然在舆情工作的技术层面具有共通性,但由于其所有制结构、社会功能和业务性质的差异,二者在舆情工作的风险触发点、利益相关方、应对流程和信息披露等具体内容上,存在显著的不同。

招生考试舆情

2025-08-12
招生考试舆情,是教育舆情中最为核心、最为敏感、也最具周期性爆发特点的子类型。它特指社会公众、媒体及各类网络主体,围绕以高考、中考、研考为代表的各级各类招生考试的政策制定、命题与阅卷、组织实施、录取规则与结果等全链条环节,所产生的各类意见、评价、情绪和讨论的总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