舆情工作者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

伟大抗战精神,是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的浴血奋战中淬炼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。对于身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的舆情工作者而言,弘扬伟大抗-战精神,并非遥远的口号,而是指导我们应对挑战、履职尽责的现实力量。具体而言,就是要将“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”、“敢于斗争、善于创造”、“为民族复兴而奋斗”以及“淬砺民族血性、捍卫民族尊严、书写民族荣光”的精神内核,深度融入日常的监测、研判与引导工作之中。

一、 以“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”,直面重大舆情挑战

在抗战时期,我们的先辈面对的是物质和军事实力的悬殊差距。在今天的舆情工作中,我们面对的则是突发重大负面舆情所带来的海啸般的舆论压力、复杂交织的利益诉求和瞬息万变的传播态势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。

在日常工作中,这意味着:

  • 在危机爆发时要“顶得住”:当重大负面舆情爆发,批评、质疑甚至谩骂铺天盖地而来时,绝不能有畏难情绪和“躺平”心态。必须迎难而上,以7x24小时连轴转的战斗姿态,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专业的判断,在惊涛骇浪中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可靠的“定盘星”。
  • 在工作推进中要“扛得起”:舆情工作往往涉及多部门协同,需要直面内部的沟通壁垒和外部的现实阻力。在推动问题解决、落实应对策略的过程中,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。此时,必须发扬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,敢于担当、主动协调,以“不达目的不罢休”的韧劲,推动工作落到实-处。

二、 践行“敢于斗争,善于创造”的精神,提升网络舆论工作效能

抗战的胜利,不仅是勇气的胜利,更是智慧的胜利。在舆论斗争中,我们不仅要敢于亮剑,更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讲究策略和方法。

在日常工作中,这意味着:

  • 敢于对错误思潮“亮剑”: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、恶意抹黑党和国家形象、煽动对立的言论,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,决不能含糊其辞、爱惜羽毛。这是原则问题,是舆情工作者必须坚守的斗争底线。
  • 善于用“网言网语”:在坚守原则的同时,必须摒弃僵化、生硬的宣传说教模式。要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传播形态(如短视频、直播、图解等),将主流价值观和政策信息,转化为网民喜闻乐见、易于接受的内容。要善于设置议题、借力打力,在润物无声中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。

三、 秉持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”的信念,找准工作坐标

抗战精神的最终目标,是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舆情工作者必须将自己的日常工作,与这一宏伟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,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

在日常工作中,这意味着:

  • 将每一次舆情处置都视为一次“信心建设”:每一次对民生关切的有效回应,每一次对社会问题的推动解决,每一次对网络谣言的成功狙击,都是在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添砖加瓦。要从这个高度来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怀,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。
  • 将每一次正面宣传都视为一次“力量凝聚”:要善于发现和传播那些能够展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、体现人民群众奋斗精神的闪光点,通过有力的正面宣传,强信心、聚民心、暖人心,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,凝聚起最广泛的网络共识和磅礴力量。

四、 致力于“淬砺民族血性、捍卫民族尊严、书写民族荣光”,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

网络空间是淬砺民族精神、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场域。舆情工作者是这片阵地上的忠诚卫士。

在日常工作中,这意味着:

  • 在文化交锋中淬砺血性:面对外部的文化渗透和价值输出,要保持高度警惕,敢于对那些企图矮化、丑化中华文化的言行进行有力批驳,在舆论交锋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刚健风骨。
  • 在涉外舆情中捍卫尊严:对于那些罔顾事实、恶意抹黑我国国际形象的境外舆论,要以事实为依据,以理服人,进行有力的对外舆论斗争,坚决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,维护好我们的民族尊严。
  • 在日常工作中书写荣光:通过我们的努力,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,让社会共识更加凝聚,让人民群众的心情更加舒畅。这本身,就是我们这一代网信、舆情工作者,为民族复兴伟业所书写的独特荣光。
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微信,咨询更多舆情系统、舆情服务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