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浏览

教育政策性舆情

2025-08-11
教育政策性舆情,是指围绕一项教育领域公共政策的酝酿、出台、执行、调整等全过程,所引发的社会公众,特别是广大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等核心利益相关方的集中关注、讨论、评价与情绪反应的总和。

舆情回应中应注意的“传播隔阂”问题

2025-08-11
舆情回应中的“传播隔阂”,是指在政府部门或涉事单位进行舆情回应时,其发布的内容与目标公众的认知习惯、信息需求、情感状态和价值观念之间,存在差距,从而导致回应信息理解和认同的传播失效现象。

“宜家效应”与舆情工作

2025-08-10
“宜家效应”(IKEA Effect),是一个源于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概念,它指的是,消费者对于那些由自己亲手参与组装或制作的物品,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、过高的价值评估和情感偏爱。在舆情工作中,这一效应深刻地揭示了“参与感”在塑造公众态度、建立情感连接、化解对立情绪中的巨大价值。

常见涉税舆情风险点

2025-08-10
涉税舆情,是指社会公众、媒体及各类网络主体,围绕国家税收政策、税法执行、纳税服务以及税务机关和人员的履职行为等,所产生的各类意见、评价、情绪和讨论的总和。

“不明确性效应”与舆情工作

2025-08-09
不明确性效应(Ambiguity Effect),是行为决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它指的是,当人们在需要在不同的选项之间做出选择时,会倾向于选择那个信息更完整、结果更确定的选项,而回避那个信息缺失、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的选项——即使那个不确定的选项可能带来更高的潜在回报。

舆情研判技巧之“损失规避”心理在研判舆情事件发展中的应用

2025-08-09
“损失规避”(Loss Aversion),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,由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·卡尼曼和阿摩司·特沃斯基提出。它指的是,在面对同等数量的“收益”和“损失”时,人们对“损失”所带来的负面情绪(如痛苦、厌恶)的强度,远大于“收益”所带来的正面情绪(如快乐、满足)。

舆情研判时的认知偏差

2025-08-08
舆情研判和认知偏差,探讨的是在舆情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中,研判人员的思维如何受到一系列系统性的、非理性的心理倾向(即“认知偏差”)的影响,从而导致对舆情态势的评估出现失准、对民意的理解产生偏差、并最终做出不当应对决策的现象。

教育舆情:体罚类舆情事件的风险、监测、研判

2025-08-05
体罚类舆情事件,是因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、辱骂或变相体罚等不当行为,经由网络曝光后所引发的社会高度关注,并对涉事学校、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声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舆情危机。

舆情中的两级传播(两级流动传播)理论

2025-08-04
“两级传播”理论的核心观点是:大众媒介的信息,首先从大众媒介流向社会中的少数活跃分子,即“意见领袖”;然后,再由这些意见领袖通过人际交往的渠道,将经过他们筛选和解读后的信息,传递给他们所在群体中的普通成员(即“追随者”)。

算法飞地

2025-08-02
算法飞地,是由学者梅琳娜·林提出的一个概念,用以指代在社交网络中,由算法推荐机制所塑造形成的、具有相似观点和兴趣的在线群体。这些群体通常围绕特定的话题或人物形成,其成员在特定议题上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观点和兴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