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面偏误(Negativity Bias),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,指人类大脑对负面信息比对同等强度的正面信息,会给予更多的关注、进行更深入的加工、并形成更持久记忆的认知倾向。这一机制在网络舆论场中被显著放大,深刻影响舆情规律,并对舆情研判工作构成系统性挑战。
“负面偏误”是解释负面舆情天然具备更强传播优势的底层原因。
对于舆情研判工作者而言,“负面偏误”既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,也是自身需要规避的认知陷阱。
一、 作为研判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:
研判工作必须充分认识“负面偏误”的巨大威力,并将其作为评估风险和制定策略的基础。
二、 作为研判工作者需要规避的自身认知陷阱:
舆情工作者因长期、大量地接触负面信息,自身也极易受到“负面偏误”的过度影响,从而导致研判失准。分析师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“网络舆论场整体是负面的”、“多数网民是非理性的”。这种因样本偏差导致的“以偏概全”,可能会使研判报告对社会心态和民意基础,做出过于悲观和消极的评估,从而误导决策。
为克服自身的“负面偏误”,舆情工作者需要有意识地坚持“数据驱动”,用定量分析校准定性感受。必须通过科学的抽样和数据分析,客观地评估正面、中性、负面声音的真实占比、声量趋势和互动数据,而不是凭个人印象和感受下结论。要将“感觉”转化为“数据”。
另外,可以加强团队内部的专业培训与心理建设。通过定期的团队讨论、案例复盘和心理健康培训,帮助团队成员跳出个人视角的局限,相互校准认知偏差,并保持积极、健康、专业的工作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