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级政府部门,特别是网信、宣传、市场监管、统战等单位,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,需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、提振市场信心、保护合法权益,开展一系列舆论监测、议程设置、风险防范工作。做好该项工作,意味着舆情工作已从传统的、被动的风险应对,上升为服务经济发展大局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主动性、战略性、建设性工作。
本文结合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》,来谈谈舆情工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。
《意见》明确要求,“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”。舆情工作的首要作用,就是主动作为,通过权威、生动的正面宣传,为民营经济的发展“扬清”与“正名”,有力回击和澄清社会上存在的各类错误论调。
《意见》明确提出,“依法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敲诈勒索等行为”。舆情监测工作必须发挥“前哨”和“探针”的作用,成为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坚实盾牌。
《意见》强调要“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”和“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”。舆情工作在其中扮演着双向沟通的“桥梁”角色。
当民营企业自身发生负面舆情时,政府的舆情工作并非要“拉偏架”或“搞地方保护”,而是要努力维护一个公平、公正、基于事实的舆论环境。
要引导舆论依法依规、客观看待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偶发问题,防止因个案而引发对整个民营经济的“污名化”和“标签化”攻击。要及时、准确地发布政府在事件中的监管和处置信息,展现政府不缺位、不越位的法治形象。通过科学、专业的舆论引导,帮助企业在法治轨道内化解危机,修复声誉,从而保护和稳定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。
舆情工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,扮演着战略性、建设性的关键角色。其核心作用在于:通过主动的正面宣传,为民营经济“扬清”与“正名”,大力弘-扬优秀企业家精神;通过精准的监测预警,为企业合法权益“护航”,坚决打击“黑公关”和舆情敲诈;通过双向的沟通,当好惠企政策解读与企业诉求反馈的“桥梁”;并通过科学的引导,在危机事件中维护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,从而全面提振市场信心。